武汉 [切换城市]
首页/家在武汉/正文

防汛抢险人员如何守护江城?本报记者昨探访沿江大堤

发布时间:2016-07-08  来源:武汉晚报  
扫描到手机 打印我要评论关闭

    龙王庙:加高闸口忙了一整夜 武青堤:昼夜紧盯管涌口气泡 武惠堤:草皮有起伏就踩一踩

昨天上午,在两江交汇的龙王庙一处闸口,防汛值守点的工作人员正在合力巩固堤防。记者喻志勇 摄

 

  昨天凌晨4点,长江武汉关水位达28.37米,这一数值排名史上第五位,而武汉的平均海拔为23.3米,也就是说江面高于路面。150余公里的长江武汉段,在此高水位下,防汛抗洪状态如何?昨天武汉晚报记者分三路探访。

  龙王庙:加高闸口忙了一整夜

  7月4日下午,记者曾在龙王庙闸口采访,当时武汉关的水位是27.19米,水面还未达到该闸口最后一级阶梯。仅仅3天,此处水位飙升1米。

  “5日晚上和6日白天,水来得又快又急,那一天一夜几乎涨了1米。当时一个浪头打来,堤内一间活动板房,一面墙就没了。”龙王庙管理站工作人员苏盛宏介绍,6日晚上,500名防汛人员聚集在龙王庙附近的3处闸口,多加了一排钢架,不眠不休垒了一夜的土。

  龙王庙高开闸周围停了6辆装载泥土的卡车,闸口处已垒起宽约9米、高约1.5米的防汛墙。这道防线从靠近江水的一面延伸到街面,纵深约20米。里外是编织袋,中间夹的是钢架和黄黏土。在夯土机的轰鸣声中,约50名工人正上上下下扛土,往墙内加土、夯土。“按规定,闸口顶部必须比水面高1米,我们要争取比水面高1.5米。”苏盛宏说。

  沿江大道,记者一路见到的多个闸口都在施工。“我们是在和老天打时间差,趁着不下雨加高、夯实防汛墙。”武汉港18码头闸口负责人卞英忠说,“前两天都是带雨作业,黄黏土的含水量大,难以夯实,这两天土里的水分会蒸发,这对加固墙体非常有利。”

  武青堤:昼夜紧盯管涌口的气泡

  昨晚7点,武汉晚报记者在青山区和平公园倒口湖看到,发生管涌险情的位置已经恢复平静,4名和平公园工作人员在湖边分两班昼夜值守,随时用应急探照灯观测管涌口气泡的变化。值守人员介绍,从昨天中午到现在,据他们观测到的情况,管涌口还能看到7处明显的气泡,但气泡比发生险情时小了很多,涌出来的水也比较清澈。“一旦气泡变大、冒泡范围变大、涌出来的水浑浊有泥浆,我们就立刻汇报。”

  从建设五路到武丰闸沿线,路边停放着各种工程机械和防汛车辆,穿着橘红背心的身影在堤上集结,堤外侧鲜红的警示标语随处可见。

  驻守在武丰闸附近的一冶防汛指挥部现场负责人张武韬告诉记者,最险要的位置在建设十一路至武丰闸长约570米的堤段,眼看江水持续上涨,近两天,防汛人员已经使用了3万方砂石料、3万条蛇皮袋,将堤身用彩条布层层包裹,防止渗水,堤脚则用沙袋稳稳压住。

  武惠堤:看到草皮有起伏就踩一踩

  昨天,位于武汉化工区的武惠堤已全面进入防守状态,36座哨棚在长17.2公里的长江干堤上一字排开,402名辖区企业职工和村民群众主动上堤,加入防守大军,24小时在江堤巡查。

  昨天,在长江大堤上,化工园区各企业的厂旗迎风飘扬,各村责任牌耀眼醒目,园区企业职工与当地村民共同组成巡堤队伍,开展巡查。得知长江水位突破警戒线后,中韩石化公司动员职工迅速加入巡堤队伍,参与巡堤工作。乙烯公司45名员工到达2.5公里的责任堤段,与相关村开展群防。

  武汉有机公司的员工在巡堤时,手拿竹篙东插插、西戳戳,遇见起伏的草皮就用脚踩踩,看泥土是否坚实。该公司党办主任、民兵连长陈烈说,武汉有机曾在硚口区参加过历次汉江防汛工作,数次被评为立功单位,今年参与长江防汛工作的20名员工,由4名中层干部带班,“我们有经验、有信心做好长江防汛工作。”

  武汉化工区防指介绍,7月3日,化工区35名专防人员全部上堤,同时组织部分群防队员上堤防守;7月4日,区内18个村共237名群防队员已全部到位,共分为18个组参与巡堤;7月5日,中韩石化、武汉有机、双虎等14家企业共165人主动请缨,加入巡堤队伍,全区14名处级以上干部按照要求也已上堤。

  见习记者张希为 记者刘兆阳 谭德磊 通讯员周顺 实习生吴小沙 舒雅

  责编:李智恒

责任编辑:admin更多资讯请关注武汉房产在线 http://wh.fczx.com/

武汉房产在线看房团  已有
 
人报名

网友参与评论
 
条评论
表情
点击加载更多

武汉购房楼盘推荐

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

武汉购房关键词

返回顶部